师缘·時课 | “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必定有我”
“什么时候也能让外国人学习我们的汉语”
在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
她辛勤耕耘了数十载
本期“致敬·時课”系列
专访的是
荣休教师:王永静
▼
退而不休发余热,经验传授年轻人
爱党爱国爱奉献,红色基因永传承
......
人物简介
●
王永静
外国语学院
荣休教师
●简要介绍
王永静,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语语言学、教学法研究等。1997年来校工作,2021年荣休。
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院访学,学习并研究英语语言测试与评估。2015年-2020年担任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01
“学校的红色基因深深吸引着我”
“1997年的时候,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需要调动工作,当时在几个大学里面进行了一些挑选,咱们学校的红色基因真的让我觉得,我愿意到这样的学校工作......”在回忆起与北理工的缘分时,王永静老师这样说道。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尤其是外语老师,对我影响特别大......”中学英语老师让她明白,做一名老师必须要具备扎实学识,才能胜任教师这个身份,才能面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景仰,她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儿时梦想变成现实。
02
“一段宝贵的经历”
“当时选派我出任拉各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一共四年半的时间,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说起在国外工作经历,王老师谈到有了“北京理工大学”这张闪亮的名片,能让尼日利亚当地居民以及世界各地人民更多的了解学校,了解中国文化,同时也收获了认可与称赞,让自己越来越自豪。她说正因为这样才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学校给予的厚爱与支持。
“让我觉得特别难忘的是2019年年底开始为学校80年华诞做准备工作......”令王老师难忘的,是在筹备学校80年校庆时,她详细地告诉当地学生中国在哪、北京理工大学在哪,让大家对中国、北理工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和印象,在听到学生们用刚学会的汉语说:”我爱北京理工大学,我愿意成为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北京理工大学请你等着我......",作为老师的她动容不已。
03
“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必定有我”
“成功不必在我,但是成功必定有我。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口号,把它作为一种境界,去追求这种境界,去奉献,去坚守,一代一代的北理工人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王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已经30多年,在退休后她表示还将继续发光发热,把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助力年轻教师成长发展。
最后,王老师寄语青年教师,希望一代代北理工教师在“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的引领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学有所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学有所成,报效国家
终生幸事,青春无悔
……
在采访过程中,从王老师的温情话语,能体会到她被学校红色基因深深感染,这是她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是鼓舞她的精神动力。
她坚守岗位一线,用自己的行动宣传中国文化,传播北理工声音,让世界各地的学生了解北理工、喜爱北理工、选择北理工。
在北理工,还有很多像王老师这样的教师,立足岗位,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将学术知识与精神财富代代传承,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北理工精神历久弥坚、熠熠生辉。
——记者后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推进师德专题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缘·時课”系列专访活动。活动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北理工教师教书育人实践,深入挖掘并采集一线教师传道授业、科研创新、答疑解惑等为人、为师、为学的精彩影音素材,记录北理工教师从教之路上的重要时刻,提升教师荣誉感、责任感、归属感。
“师缘·時课”下设“初見”、“致敬”等专题:
“初見”专题主要面向新入职教师,为其录制从教生涯的第一次课堂经历,进行一次深入的专题访谈,记录初上讲台的紧张与兴奋;
“致敬”专题主要面向即将退休的教师,为其录制最后一次的课堂经历或指导学生的难忘记忆,记录从教一生的不舍与无悔,致敬教师,致敬讲台。
报名方式
如有意愿参与或推荐老师专访
欢迎随时通过学院或直接联系我们
联系人:党委教师工作部 李超、李飞
联系电话:68911659/5950
本系列专访活动将常年开展
期待与您在镜头中相遇
一同珍藏感动回忆
往期推荐
出品 |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